成功案例 >

多学科合作精准康复为半植物人带来显著成效

文章来源:南昌三三四医院发表时间:2018-12-08 10:24:00

49岁的张女士(化名),今年3月份因骑车不慎摔伤,在接受了开颅和颅骨修复术后保住了性命,但因为伤情严重,成了“半植物人”的状态。

 

 

 

接受康复治疗前,张女士处于“半植物”状态

在南大附属三三四医院神经外科治疗一段时间后,张女士爱人抱着试试的态度让她转入康复医学科接受后期康复治疗。渐渐的,张女士爱人惊奇的发现,原本呼之不应的妻子有了反应;四个月的康复治疗后,张女士已经能脱手走路了。医务人员告诉我们,这一切得益于医院的多学科协作所带来的良好成效。

●案例回放●

张女士刚转入康复医学科治疗时,几乎没有言语意识,反应迟钝,生活无法自理,连进食都需要靠插管。医务人员在为她进行功能评估时,发现她上下肢肌张力很高,达到了增强Ⅲ级,自身也很不配合治疗。

为此,康复医学科、神经外科医务人员经常对她的病情进行沟通,在制定康复治疗方案上,科室双方也多次展开讨论。在医生、治疗师、护士等人的不断努力下,张女士家属一度放弃的希望又被重燃,他们见证了张女士重新学会走路,学会生活自理。现在患者不仅可以与人简单交流,还能拿起勺子自己吃饭。

 

 

精准康复治疗后,患者收效显著

多学科医生的专业与全程介入是治疗成功的关键和保障。从患者入院之时起,就有医生全程跟随,何时需要什么治疗,何时需要康复介入,都有医生做全程指挥和安排,这对病人的后续康复争取了时间,康复效果自然不错。

●多学科协作的积极意义●

因为康复医学科具有跨学科、涉及多专业的学科属性,在进行康复治疗时就更需要学科间团队协作,包括神经内科、神经外科、骨科、ICU等等,同时,每个疾病都有康复的“黄金时期”,把握了康复治疗的精准介入时机,及时开展康复训练治疗,才能更好为后续康复治疗降低难度。多学科协作的开展,也能更好的让患者抓住宝贵的“黄金时间”,从精准诊冶的临床需求出发,为患者制订规范化、个体化、连续性的最佳诊疗方案,实现最优化治疗,促进患者最大限度的恢复功能,融入社会群体,使得患者最大化受益。

 

 

多学科协作示意图

医院相关负责人也表示,开展多学科诊疗协作就是为了进一步改善患者就医感受,提升医疗质量,让之前“患者围着专家转”变成“专家围着患者转”。这也是今后的方向:以患者为中心,多个学科联合,在确保最佳治疗效果的同时,保证最小创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