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案例 >

急诊科的故事:每一天都在与死神赛跑

文章来源:南昌三三四医院发表时间:2017-10-26 08:47:47
       一通通急救电话,连接着时空的两头,这头是医护人员焦心的询问,那头是患者对于生的呼唤;一辆辆穿过拥堵马路的急救120,在车水马龙中划出一道描绘着生与希望的彩虹;白衣天使和担架工的身影,则成为患者此刻有效的止疼药和救心丸。点击咨询
       每一次急救,冲锋在前把患者从死亡线上拽回来的通常都是急诊科医生。
       前不久,廖志林主任所在的南昌大学附属三三四医院急诊科救治了一例重度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廖志林主任介绍,该患者为一名老年男性,因“发热、咳嗽”在当地医院治疗后,病情急剧恶化,出现胸闷、呼吸困难。
 

 
       患者转诊到南大附属三三四医院时已严重呼吸衰竭,并出现休克。急诊科廖志林迅速组织抢救,协同ICU、呼吸科专家共同会诊,初步诊断为“重症肺炎、重度ARDS,脓毒性休克”。
       经过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并予以强力抗感染、抗休克、镇静镇痛等对症治疗后,由于患者炎症反应严重,待病情稍平稳后立即由急诊科医护人员护送至ICU行床旁血滤治疗,第3天起患者病情逐渐改善,后平安出院。
 

 
       廖志林主任介绍,南昌今夏持续高温,他们曾收治了一位七旬热射病患者,老人有老年痴呆,早上出门玩耍后由于气温太高热晕在路边,幸而晕倒的地方旁边就有一个治安岗亭。警察和志愿者10多分钟后就将老人送到了南大附属三三四医院急诊科,廖志林主任接诊后发现老人体温已达41度,且肝、肾、脑多器官衰竭,经过惊心动魄的抢救过程,该患者终转危为安。
       “超过42度,细胞会很快死亡”廖志林主任介绍,人类的临界温度就是41.6到42度,超过这个温度时,脑细胞在几分钟内就将失去功能,一系列严重的问题就将出现。面对热射病,廖志林建议老人和孩子尤其要注意预防,因为一旦发病,会出现脑水肿、肾衰、肝衰、心衰、DIC等多器官衰竭,病死率极高。
 

 
       廖志林主任还提到,许多老年人因为过于节俭,以及自身抵抗力的低下,也是食物中毒的高发人群。
       “有个因一口扣肉差点丢命的老人,我记忆深刻”廖志林主任回忆说,1年前曾接诊了一位老人,就是贪恋一口过夜的扣肉而差点丢了命。
       据介绍,老人是因为吃了前一天没吃完的扣肉而引发的食物中毒。入院前已经严重腹泻,频率达到一天20余次以上,且伴随便血和高烧,后引发了脓毒性休克、多器官功能衰竭,差点丢了命。
       “尽量不要吃肉类剩菜,要经常清洗冰箱和微波炉”廖志林说,这些生活容易漏掉的小细节,却是极易引发大的健康问题的原因,在急诊科医生看来,这些容易忽视的细节背后,就是一条条可能逝去的生命。
       “急诊医生只能治快病,这是对急诊医生的误解”廖志林说,急诊医生其实也是全科医生,除了能对需要急救的患者进行快速、有效的急救措施之外,急诊医生其实在帮助治疗一些慢病上也是有独到的经验。
       廖志林主任曾接诊过一位来自进贤的30岁男性糖尿病患者,因体内胰岛素严重缺乏而引发酮症酸中毒,但在当地医院治疗时因肚子痛的症状被误以为是阑尾炎,差点当作阑尾炎治疗了。
 

 
       送到南昌大学附属三三四医院急诊科后,其指血糖已经超过了血糖仪的高检测范围33 mmol/L,患者呈现昏迷状态,后在急诊科的抢救下转危为安。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是种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如不及时治疗会危及生命,甚至死亡。治疗需要非常精细,如何降血糖,如何补液,如何维持电解质酸碱平衡,如何控制其他并发症的出现等,且该种病抢救不像其他疾病抢救,其危急指标是个缓慢下降的过程,急不得,稍有不甚可能会出现低血糖或是心衰等其他危及生命的并发症。但患者终在急诊科廖志林主任及其同事们的精心治疗下,逐渐转危为安,终康复出院。
       廖主任认为,急诊医生与专科医师的大的区别在于不是以某一器官系统为对象,而是将患者作为一个整体进行思考,这与近几年倡导的“整合医学”异曲同工,才能一次次的把危急患者从死亡线上拉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