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内胆管结石
文章来源:南昌三三四医院发表时间:2017-05-12 14:10:59
肝内胆管结石是指肝管分叉部以上原发性胆管结石,绝大多数是以胆红素钙为主要成分的色素性结石。虽然肝内胆管结石属原发性胆管结石的一部分,但有其特殊性,若与肝外胆管结石并存,则常与肝外胆管结石的临床表现相似。由于肝内胆管深藏于肝组织内,其分支及解剖结构复杂,结石的位置、数量、大小不定,诊断和治疗远比单纯肝外胆管结石困难,至今仍然是肝胆系统难以处理、疗效不够满意的疾病。
国外的肝内胆管结石发病率较低,一组2700例胆系手术中仅占1.3%,且大多数为继发于胆囊的胆总管结石经上行移居在肝内胆管而形成。但在国内,肝内胆管结石的发病率较高,特别是在我国福建、江西和山东等省肝内胆管结石的发病率可占胆系结石的30~40%。发病率较高的原因可能与蛔虫所致胆道感染有关,亦可能与饮食中低蛋白、低脂肪饮食有关。
肝内胆管结石可广泛分布于两叶胆管各分支内,亦可局限于一处,一般以左肝外叶或右肝后叶为多见,可能与该处胆管弯度较大和胆汁引流不畅等有关。中山医院一组92例肝内胆管结石中,单纯左肝管结石占31.3%。我国肝内胆管结石大多数是原发性胆管结石,其性质以胆色素钙结石为主。肝内胆管结石多数合并有肝外胆管结石。>>>>>>点击咨询在线专家
肝内胆管结石的病因,至今没有阐明。因为它涉及多学科的问题,如医学地理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病理生理学等。近20年来,随着医学科学的进步和基础研究的深入,对肝内胆管结石的成因,提出了很多理论。提出肝内胆管结石的发病原因与胆道的细菌感染、寄生虫感染及胆汁滞留有关。
肝内胆管结石病根据病程及病理的不同,其临床表现可以是多方面的,从早期的无明显临床症状的局限于肝内胆管某段肝管内的结石,至后期遍及肝内外胆管系统甚至并发胆汁性肝硬化、肝萎缩、肝脓肿等的晚期病例,故临床表现十分复杂。
肝内胆管结石在病程间歇期,可无症状,或仅表现为上腹轻度不适。但在急性期,则可出现急性化脓性胆管炎的症状,或不同程度的Charcot三联征,多数可能是合并的肝外胆管结石所造成。其临床表现主要是急性胆管炎,包括胆道梗阻三联症(疼痛、寒战发热、黄疸)重症胆管炎的五联症。

微创电子胆道镜保胆取石术
这是比较先进的"保胆取石"术。在电子胆道镜直视下取出胆囊内结石,在实现保胆的同时,结石取净率高、创伤小、恢复快,有效降低胆结石复发率。
1、微创可视安全系数高:全程微创无痛苦,极大地保障患者人身安全,较大程度减少术后系列并发症的可能性,只需通过视频监控仪即可实时观测结石清除全过程,有效避免传统手术引发的各类感染。
2、保留胆囊器官完整更健康:通过在患者腹壁建微通道,置入内镜检测结石,突破传统手术诊疗瓶颈,完整保留胆囊及胆囊功能,全方位保障患者生活质量。
3、术后恢复快不影响正常生活:由于创面极小,术后1天即可下地活动、进食,通常住院不久即可出院,不影响正常工作及生活。>>>>>>>点击与专家一对一交流
4、方式灵活转化过程无痛苦:如术中发现胆囊不宜保留者,则可立即转化为胆囊切除术,以保障诊疗效果。转化过程中绝不会出现任何痛苦。
5、术后饮食调节减少结石复发:注意饮食调理,多吃含维生素丰富的食物;保持大便通畅适当进食粗纤维食物,以增加肠蠕动疏通大便;生活规律做到起居有常,保证充足睡眠,心情舒畅;坚持锻炼身体;坚持服药一般术后要连续服用利胆药物;每年复查胆囊结石,降低术后复发率。
温馨提醒:肝内胆管结石患者应尽量减少脂肪、特别是动物脂肪的食用量,不吃肥肉、油炸食物;少吃大头菜、芹菜等纤维素含量丰富的食物;多吃西红柿、玉米、胡萝卜等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